唐人送别诗并尺牍纸本墨书 / 二卷十八份

  • 第1卷[第1份] 高奉 七绝一首 “昨日鸿胪北馆门楼游行一绝”
  • [第2份] (高奉)七律一首 “怀秋思故乡诗一首”
  • [第3份] 蔡辅 七绝四首 “大德归京敢奉送别诗四首”
  • [第4份] (高奉)七律一首、七绝一首 “上人西游汉地将得宗旨廻到本国奉诏入城送诗一首”
  • [第5份] 高奉 七律一首 “得上人忆天台诗韵和前奉上”
  • [第6份] 李达 七绝一首 “奉和大德思天台次韵”
  • [第7份] 詹景全 七绝二首 “跪受大德珠玉不揆卑劣谨次来韵”
  • [第8份] 蔡辅 七绝一首 “大德唐归入朝新天临途之□奉献诗一首”
  • [第9份] 蔡辅 七绝二首 “大德唐归伏承苦忆天台敢奉诗二首”
  • 第2卷[第1份] 道玄尺牍 “谨呈珍内供奉上人从秦归东送别诗”
  • [第2份] 詹景全等尺牍 “请大德诸徒众状”
  • [第3份] 李达尺牍 “拜辞已久状”
  • [第4份] 陈季方尺牍 “专使到状”
  • [第5份] 陈泰信尺牍 “孟春犹寒状”
  • [第6份] 常雅尺牍 “一别□年状”
  • [第7份] 蔡辅七绝二首 “大德璠心之唐国游帝京等道搜寻经教归本国诗一首等”
  • [第8份] 师静尺牍 “□□□逆深重殃及和尚状”
  • [第9份] 徐直尺牍 “鸟眼绫两疋等状”
  • 原来的
  • 转录
  • 原来的
  • 转录
  • 原来的
  • 转录
  • 原来的
  • 转录
  • 原来的
  • 转录
  • 原来的
  • 转录
  • 原来的
  • 转录
  • 原来的
  • 转录
  • 原来的
  • 转录
  • 原来的
  • 转录
  • 原来的
  • 转录
  • 原来的
  • 转录
  • 原来的
  • 转录
  • 原来的
  • 转录
  • 原来的
  • 转录
  • 原来的
  • 转录
  • 原来的
  • 转录
  • 原来的
  • 转录

这是由中国人(唐人)所赠送的送别诗,以及圆珍返国后收到的18封书信(尺牍)所汇编而成的2卷,那些中国人是圆珍在入唐求法期间结识的。这是关于9世纪日本僧侣与中国僧侣、海商、官吏等交流情况的原始资料。他们相互联系并交换信息,有时不仅仅是经典,还包括物品的馈赠,作为了解超越国界的个人交流和海商实际活动的资料,极为珍贵且稀有。特别是在本资料中出现的中国海商,他们每年往返于中日两国,不仅进行贸易,还被委托递交中日两国人们的书信等多项任务,展现出在两国之间起到桥梁作用的实际情况。

类别
国宝
时代
唐代・平安时代(9世纪) 第1卷:[第1份]天安2年(858年)、[第2份]天安2年(858年)、[第3份]天安2年(858年)、[第4份]天安2年(858年)、[第5份]天安2年(858年)、[第6份]天安2年(858年)、[第7份]天安2年(858年)、[第8份]天安2年(858年)、[第9份]天安2年(858年)、第2卷:[第1份]天安2年(858年)、[第2份]天安2年(858年)10月11日、[第3份]天安2年(858年)12月9日、[第4份]贞观5年(863年)9月1日、[第5份]贞观年间(859〜877年)正月4日、[第6份]贞观年间(859〜877年)5月19日、[第7份]天安2年(858年)10月21日、[第8份]咸通3年(862年)4月25日、[第9份]贞观年间(859〜877年)
法量
第1卷:[第1份]29.5×42.5cm、[第2份]29.6×42.0cm、[第3份]29.6×44.5cm、[第4份]29.5×43.0cm、[第5份]29.5×42.5cm、[第6份]31.3×35.5cm、[第7份]29.0×42.0cm、[第8份]31.3×35.5cm、[第9份]29.5×42.7cm、第2卷:[第1份]30.0×41.5cm、[第2份]30.0×44.0cm、[第3份]32.0×42.5cm、[第4份]29.5×46.0cm、[第5份]29.0×41.5cm 、[第6份]29.0×41.5cm、[第7份]28.0×49.5cm、[第8份]29.8×43.5cm、[第9份]30.6×39.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