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文化财产
观月舞台
江户时代(嘉永3年,1849年)
爱染明王像
微妙寺
力轩
弁庆力饼
明治
1868年至1912年。
内法
鸭居,或者指从敷居到鸭居的距离。
石竈
绘马
向神佛祈愿时,古时会捐献神马,后来改为在木板上绘制马的图像进行奉纳。之后,又逐渐出现绘制生肖等图案的方式。
琵琶湖疏水
从琵琶湖通往京都的人工水道。是指第1疏水(于1890年完成)与第2疏水(于1912年完成)的总称。 这条疏水不仅在流通路径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还促进了水力发电和上下水道的完善,大大提升了京都的城市功能。
覆盖桧皮
剥下扁柏树皮做成扁柏皮,用竹钉固定的工法铺盖而成的屋顶。
乘船的观音像
悬造
在悬崖等高低差较大的土地上,利用长柱和横梁固定地基,并在其上建造建筑物的建筑样式。
栈瓦
江户时代首创的葺顶方式,即仅使用横断面为波形的一种瓦铺成屋顶。比正规铺瓦方式成本更低,因此也称为简略瓦。现在的城镇商店和住宅等均使用栈瓦葺顶方式。
宝形结构
屋顶的一种。正方形的建筑物内,大梁朝屋顶的中间聚集。也称方形造。
西国、秩父、坂东的观音灵场
指西国三十三所、秩父三十四所、坂东三十三所,合计100处的观音灵场。
尾垂木
从组物斜向下方延伸突出的垂木。
蟇股
放置在两根水平梁架之间,呈蛙腿叉开的曲线状,扩伸至左右两端的部件。亦有箭镞形状之一的刀口分为两股后的雁股转换而来这一说法。
簔束
在柱子上端施加植物装饰雕刻的构件。
中备
位于组物与组物之间,用于支撑各种桁梁的支撑材料。本质上属于结构材料,但装饰性元素较强。
切目缘
缘侧的一种板材铺设形式。将板材以与敷居垂直的方向铺设,并将板材的端面向外展示。多见于濡缘设计中。
高栏
设置在四周外缘,防止掉落而设置的栏杆。
三手先
斗拱的一种形式。侧面看从墙壁往前伸出三列。
腰袴
钟楼或鼓楼的下层部分,其结构呈向外扩展的形状。
天守台
作为天守的基座而建造,比周围地面高,通常以石墙堆砌而成。
栈唐户
指门框中镶有纵横向的格棂,其内嵌入薄木板的门。
楼门
呈二层建筑的门,一层上方没有屋顶,使用斗拱围成边缘,只有二层有屋顶。
禅宗样式建筑
镰仓时代初期主要由禅宗的僧侣从中国传入的建筑式样,亦称“唐样”。
钟楼
寺院境内用于悬挂梵钟的建造物。
近畿二府四县
京都府、大阪府、兵库县、滋贺县、奈良县、和歌山县
觉忠
平安时代后期的僧侣。生于1118年,卒于1177年。藤原忠通之子。 曾师从三井寺的增智。在后白河上皇出家时担任戒师。历任天台座主及园城寺长吏,期间被任命为大僧正。他同时以歌人的身份闻名。
行尊
平安时代的僧侣与歌人。生于1057年,卒于1135年。三条天皇的曾孙,参议源基平之子。他于12岁时出家进入三井寺。经历了大峰山的修验修行,25岁时接受了赖豪的阿闍梨灌顶。此后因加持祈祷的灵验而闻名,并成为鸟羽天皇的护持僧等,表现出色。他曾被任命为园城寺长吏及大僧正。除了在书法与琵琶上表现优秀外,在和歌创作方面也极具才华,尤其是在大峰修行中的作品等,作为西行的先驱而受到后世的高度评价。
平安时代
指从桓武天皇平安迁都(794年)至镰仓幕府成立(1185年)为止的约400年间,政权中心位于平安京(京都)的时代。通常分为初、中、后三个时期,即律令制再兴期、摄关期、院政期(末期为平氏政权期)。亦称平安朝时代。
观音经
法华经中“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第二十五”一章的别名。经文记载,若信奉观音菩萨的力量,相信其慈悲之心,并称念其名号,便可得观音菩萨救度。
后三条天皇
平安时代中期的天皇。后朱雀天皇的二皇子,名为尊仁。压制藤原氏的专权,为整理庄园(即当时的土地所有制)设置记录所,整治政治上积累多年的弊病。(在位期间1068~1072年)(生卒1034~1073年)
江户时代
从德川家康于庆长5年(即1600年)关原合战胜利后,1603年于江户开设幕府开始,到庆应3年(即1867年)德川庆喜大政奉还为止的约260年的期间。亦称德川时代。
琵琶湖
位于滋贺县中部的断层湖。面积占670.3平方公里,日本第一大湖。湖面海拔85米,最大深度104米。湖上风光明媚。供水区域广,用于供水系统、灌溉、交通、发电、水产等,利用价值大。湖中有冲岛、竹生岛、多景岛、冲之白石等岛屿。别名近江之海、鸊鷉之海。
石突之图
莲如上人像
亲鸾圣人像
外阵
内阵
向拜
在神殿或佛堂中,屋顶在正面的台阶上向外延伸的部分。这是供导师或参拜者从堂舍正面进行礼拜的设施。
本瓦屋顶
平瓦和圆瓦交互使用葺成屋顶面的方法,6世纪末日本最初的正式寺院飞鸟寺建立时开始使用,是历史悠久的葺顶方式。
入母屋结构
主屋为悬山顶式,其四方出檐延长呈四坡顶式屋顶的构造。
元禄时期(元禄期)
指江户中期,以元禄年间(1688~1704年)为中心的第五代将军德川纲吉的治世(1680~1709年)的总称。 这是幕府权威最为鼎盛的时期,展开了文治政治。农业与商业发展、市民阶层的崛起得以显现;同时,学问与文化充满了清新风气,华美的元禄文化因此繁盛。
瑞鸟
虹梁
向上弯曲的梁,其名称源于形状让人联想到雨后的彩虹。
金襴卷
柱子等建筑结构中的一种装饰手法。在堂门或社殿内部的柱子等上部,施加彷佛覆盖金襴布料般的绘画装饰。
须弥坛
用来安置佛像等的坛座。
合之间
连接建筑物与建筑物,并汇整在一个屋顶下的场所。
礼堂
容纳参拜者的场所。
正堂
供奉本尊的场所。
御骨大师像
国宝智证大师坐像。大师圆寂后,根据其形象雕刻了坐像,并将遗骨纳入像内。至今仍依照大师的遗命,作为秘佛被慎重供奉于唐院深处的大师堂内。
镰仓时代
从源赖朝于镰仓开设幕府,至元弘3年(即1333年)北条高时的灭亡为止的约150年间。
唐草纹様
将叶、茎或蔓生植物延展或缠绕的形态进行图案化的植物纹样称为“唐草纹样”。实际上并不存在名为“唐草”的植物。
一木结构
将佛像的头部与身体主要部分从同一块木材中雕刻而出的木雕技法之一。
裳口
劝学院
中尊大师像
唐院
智证大师
弘仁5年(即814年),出生于现在的香川县善通寺市。父亲为和气氏,母亲为空海之侄女。15岁时登比叡山,成为义真(778~833年)门下弟子。仁寿3年(即853年),其40岁时赴唐,于天台山及长安等地学习天台学和密教,并传至日本。赴唐带回的经典藏于三井寺的唐院,并亲自就任初代住持,把三井寺定为天台别院,为后来发展为寺门派的总寺院定下了基础。贞观10年(即868年)成为第5代天台座主,为繁盛佛法鞠躬尽瘁23年以上。宽平3年(即891年)10月29日圆寂。
衣纹
狮子冠
雕眼
在木雕像中,将眼睛雕刻凸显出来的表现手法。
寄木结构
一种木雕技法,将多块木材组合制作雕像的头部和身体部分。优点是能透过挖空内部来减轻重量,并能以较少的木材制作出大型雕像等。这是日本独有的技法,于平安时代中期至后期完成发展。
毘沙门天像
四天王、十二天之一。住在须弥山山腰北侧,统率夜叉、罗刹,镇守北方世界,并守护财宝的神。呈身着盔甲、愤怒的武将形象,一手托宝塔,一手执矛或宝棒。在日本是七福神之一。也译作多闻天,列举四天王时一般使用此名称。别名俱毗罗(梵语Kubera的日语音译),印度神话中为财宝之神。
如意轮观音像
本尊为一面六臂的像容,拼木工艺,眼睛雕刻,漆箔像。 圆润的脸稍往右倾,右手一手指的指甲轻抵脸颊,竖起右膝的姿态优美且端正。 头上装饰的透雕宝冠和璎珞为后世之物。
观音堂
西国三十三处观音灵场
横跨近畿地区2府4县与岐阜县的33处观音信仰的灵地。是日本最古老的巡礼,现在仍有许多参拜者前往。其最早的记录是收录于《寺门高僧记》内,这是平安时代三井寺的僧人行尊(1055~1135年)与觉忠(1118~1177年)的巡礼记,因此,三井寺极大地影响了西国三十三所的形成。室町时代以后,西国巡礼扩大至广大民众,除此之外,全国各地成立各种灵地,被称为“西国仿照灵地”,如关东地区的坂东三十三所及秩父三十四所等。令和元年(即2019年),“延续1300年 日本终活之旅 西国三十三所观音巡礼”被认定为日本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