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XT
READER

这是庆长六年(即1601年)德川家康捐赠给三井寺的佛塔。原来是奈良县吉野的比苏寺(现为世尊寺)的东塔,丰臣秀吉将其移至伏见城后,再迁移至此。初重内安置佛像的“须弥坛”里,安置了释迦三尊像,是元和九年(即1623年)由京都七条大佛师康温制作的。
高度约25米,三重的外廊均设置栏杆斗拱是日本传统的式样“三手先”,但二重和三重的窗户均为菱形格子窗,这是十分罕见的。三重的房檐协调优美,佛塔最上部的装饰“相轮”的水烟等展示了中世佛塔的风格。

“德川家康”

德川初代将军(在位期间1603年~1605年)。曾属今川义元,后结盟织田信长,并与丰臣秀吉交好,天正18年(即1590年)受封关八州,进入江户城。丰臣秀吉逝后,于伏见城执政。庆长5年(即1600年)关原合战攻破石田三成等,1603年被任命为征夷大将军,开创江户幕府。后来把将军职位让给秀忠,称“大御所”。1607年隐居骏府后仍亲自决定大事,并于大坂之阵消灭丰臣氏,确立幕府两百六十多年的基础。谥号“东照大权现”。(生卒1542~1616年)

“世尊寺”

位于奈良县吉野郡大淀町比曾的曹洞宗(禅宗的名称)寺院。据考证,是从飞鸟时代至白凤初期在吉野川右岸创建的古寺,古代被称为比曾寺。昭和2年(即1927年)“比曾寺遗址”指定为国家历史遗址。另写作比苏寺,亦称吉野寺、现光寺。

“丰臣秀吉”

安土桃山时代的武将。最初跟随织田信长,天正10年(即1582年)本能寺之变织田信长逝后,率先以其继任者自称,消灭敌对势力,统一天下。天正11年(即1583年)着手建筑大阪城,城内拥有象征霸者地位的五层八重天守阁。在其统治的“丰太閤”时代里,豪华且绚烂多姿的桃山文化蓬勃发展,茶汤之道、狩野派绘画均是此文化的代表。
丰臣秀吉与三井寺的关系一直良好,然而在其晚年(文禄4年、即1595年)突然下令拆除三井寺。秀吉逝后,其正妻北政所(人名)于庆长3年(即1598年)重建三井寺。

“伏见城”

文禄1年(即1592年),丰臣秀吉于京都市伏见区东伏见山建造的城。1596年因地震倒塌,移至木幡山后重建。占据京都的关卡之位。后来遭江户幕府废弃,其遗留建筑迁移至大德寺、西本愿寺、丰国神社等地保存至今。

“须弥坛”

须弥坛

“释迦三尊像”

释迦三尊像

三尊形式,中央为释迦像、其左右两侧侍立侍奉及协助教化的菩萨。如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药王菩萨和药上菩萨、阿难和迦叶等。

“栏杆”

栏杆

设置在四周外缘,防止掉落而设置的栏杆。

“斗拱”

斗拱

在柱子上端,将斗形木块与弓形肘木组合在一起,支撑房檐椽子的结构。日语称为组物,也称斗栱、斗组。

“三手先”

三手先

斗拱的一种形式。侧面看从墙壁往前伸出三列。

“相轮”

相轮

佛塔最上端用金属制成的部分。一部分为九轮,但相轮整体也俗称九轮。

室町时代前期